全国高血压日:健康体重 理想血压
2025年10月8日是第28个全国高血压日,今年宣传主题是“健康体重,理想血压”。该主题旨在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,提高人民群众对血压监测的重视程度,加强血压的自我管理,控制超重、肥胖等危险因素,养成良好生活习惯。
高血压的定义
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血压≥140/90mmhg;或家庭血压≥135/85mmhg;或24h动态血压≥130/80mmhg,白天血压≥135/85mmhg,夜间血压≥120/70mmhg。根据诊室血压升高水平,将高血压分为1级、2级和3级。
哪些人易患高血压
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病之一,任何年龄段的人均可发病,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。因此高血压高发人群要做好预防措施。
?有家族高血压史者;
?超重或肥胖者,BMI≧24kg/m²;
?吸烟、酗酒者;
?年龄≧35岁,尤其是老年人;
?长期精神紧张、工作压力大者;
?长期高盐、高脂饮食;
?缺乏运动、久坐不动者;
?有糖尿病、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者。
高血压认识误区
1. 防控高血压是个人问题
2. 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
3. 凭感觉用药,根据症状估计血压情况
4.不愿意过早服药
5. 降压治疗,血压正常了就停药
6. 单纯依靠药物,忽视生活方式的改善
7. 只服药、不看效果
8. 自行购药服用
9. 靠输液治疗高血压
10. 血压降得越快、越低越好
11.过分关注血压数值与精神紧张
12.自己在家中测置的血压不准确
高血压有哪些症状
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不适,因此容易被忽视。但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:
•头晕、头痛(尤其在清晨明显);
•颈部发紧、耳鸣;
•胸闷、气短;
•心悸、乏力;
•恶心,想吐;
•情绪烦躁、注意力不集中;
•严重时可能出现胸闷、视物模糊、肢体麻木。
值得注意的是,血压高低并不能完全与症状轻重划等号,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存在器官损伤,因此测量血压是判断高血压的唯一标准。
如何预防高血压
(一)管住“嘴”:减少钠盐摄入
钠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,饮食疗法关键点就是限盐。每日应摄入钠盐数要少于5克,包括一些腌制类的食物也要少吃。控糖控油,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物等。
(二)迈开“腿”:需要适当运动
坚持运动,做好体重管理,保持身体的正常状态。每周运动3~5回,每次至少一小时的有氧运动。快走、游泳、骑车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(三)管好“瘾”:做好饮酒管理
临床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的增加而升高。摄入酒量越多,收缩压和舒张压也越高,所以要限酒。
(四)稳住“心”:保持心情愉悦
保持规律作息,适度放松,减少精神内耗,避免情绪波动大,压力太大时可进行心理疏导或冥想训练。
(五)紧跟“医”:听从医生指导
确诊高血压后要按时服药、定期复查,不可擅自停药。一些降压药的作用是“稳压”而非“根治”,停药极易导致血压反弹甚至诱发危险。
如何正确测量血压
1.在测量血压之前适当休息20分钟,避免剧烈运动,稳定情绪,消除疲劳、紧张等对血压的影响。
2.在测量前应避免进食及吸烟、喝刺激性的饮料,如咖啡、浓茶、酒等,刺激性饮食会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。
3.测量前应排空膀胱,膀胱充盈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。
4.测量时取坐位或平躺,身体扭曲及衣袖太紧,都会造成血压测量不准确。
5.测量血压时手臂应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置,如果手臂过高或过低,都会影响测量结果。